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农业不赚钱,这十个办法帮你解决!

    信息发布者:杜彩霞
    2017-11-21 07:50:28   转载


    说起干农业的难处,说来说去都会落到一个“穷”字上。没有钱就不能扩大生产,但是农民借钱又很难。民间借贷不靠谱,银行贷款因为农民没有抵押物又很难申请下来,资金问题困扰了很多农民和合作社。




    不过农民朋友们也不要愁,最近农业部发布了“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给农民贷款指了10条明路,而且这10个模式都是已经落地的,在实施地区有着良好效果,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




    先来说五种面向普通农户的金融模式:




    1.“两权抵押贷款”模式




    定义:“两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其中,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是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作抵押、由银行向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在不改变宅基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以农民住房所有权及所占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由银行向住房所有人发放贷款。




    优势:让农民手里的土地经营权和房屋使用权变成了可抵押的抵押物,解决了农民缺乏抵押物不能贷款的问题。




    成功案例:2016年,国家确定了232个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区)和59个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区)。截至2016年末,已经发放“两权”抵押贷款266亿元。处在试点县市的农民朋友如果有资金困难,可以尝试这种贷款方式,既不会丢掉土地和房屋,又能贷到款,是很放心的贷款模式。








    2.“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模式




    定义:“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是指农村信用社以农户的信誉为基础,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无需抵押、担保的贷款。




    优势:信用贷,无抵押无担保,金额不大也能贷,而且可以随用随贷,期限灵活,手续简单。




    成功案例:海南省农信社联社推出的“一小通”小额信贷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截至2017年6月末,累计发放农民小额贷款139.33亿元,惠及农户21.7万户。有需要的农民朋友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金融机构是否开展此项业务。












    3.“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




    定义:“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是指基层银行业机构与农牧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对农牧户和城镇居民的信用评级、贷款发放及贷款管理。




    优势:解决了如何确定贷款农户信用等级的问题。由于农民没有不动产权,而且日常消费多通过现金,没有可靠的银行流水记录,金融机构很难对农民进行信用评级。一方面让银行放心的贷款给农民,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的贷款难题。




    成功案例:2015年4月,青海省出台《青海银行业“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方案》,启动了“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12月末,青海开展“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业务的网点达到390个,建立信贷工作室2952个,贷款余额47亿元,惠及61万农牧民群众。












    4.“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模式


    定义:“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是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因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赔偿的一种产品模式创新。




    优势:让农业保险不再只保成本不保收入,一方面让农民在价格大幅波动面前不再恐慌,另一方面部分试点地区由于引入期货,利用期货市场分散了价格波动的系统性风险,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成功案例:截至2016年末,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地区已扩展至31个省份,试点品种包括生猪、蔬菜、粮食作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共4大类50种。处在试点地区的农民朋友可以选择购买这种新型的农业保险,让自己更安心。












    5.“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


    定义:“互联网+农村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产业资本等以互联网为载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打破传统金融模式的时间、空间与成本约束,提升农户信贷可得性。




    优势: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农民的抵押物,农民省去了繁琐的贷款程序,只需要使用手机就可以办理金融业务,节省了大量时间。




    成功案例:目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新希望、大北农、海尔产业金融等不同背景的企业和资本都已经开展了“互联网+农村金融”业务,所覆盖的农业行业也从种植养殖到土地买卖。玩得转互联网的新型农民们可以利用这种模式解决自身发展的资金问题。










    下面我们来说五种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的金融模式。




    1.“政银担”模式




    定义:“政银担”是指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分工协作,政府扶持或直接出资设立担保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项目予以担保,银行再发放贷款。




    优势:解决了农户单独贷款额度小,贷款风险高的问题。




    成功案例: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已挂牌成立,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组建并开始向县市延伸,27个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开展实质性业务,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初见雏形。










    2.“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模式




    定义:“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是指由财政资金建立风险补偿金,合作银行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无担保、无抵押、低成本、简便快捷的贷款,当出现不良贷款时,按约定程序和比例从财政风险补偿金中予以补偿。




    优势:无抵押无担保、提高了农民贷款的可得性,而且有政府风险补偿金的加持,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成功案例:江西的“财政惠农信贷通”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截至2017年6月末,江西省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累计贷款323.29亿元。江苏、河北、浙江等不少省份都进行了推广应用。












    3.“政银保”模式




    定义:“政银保”是指保险公司为贷款主体提供保证保险,银行提供贷款,政府提供保费补贴、贴息补贴和风险补偿支持。




    优势:弱化了对抵质押物的要求。农民可以获得快捷优惠的贷款。而且保险的加入分担了银行的风险,让贷款成功率提高了不少。




    成功案例: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于2008年最先提出“政银保”模式。截至2016年12月末,区财政投放保费补贴资金累计1001万元,累计发放“政银保”贷款5820笔,金额10.18亿元,资金撬动效应达100倍。












    4.“农机融资租赁”模式




    定义:“农机融资租赁”是指融资(金融)租赁公司以租赁综合服务商的角色将承租人、银行、经销商以及政府的各种资源实施链接和整合,承租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交纳一定的首付金(一般为总金额的30%)就可独立使用机械设备,剩余租金与利息分期偿付,全款付清后农机具所有权再转移到承租人。




    优势:让农民由“直接购买”变为“先租后买”,大幅度减轻一次性投入压力,缓解大型农机具购机难问题。




    成功案例:农业部于2015年在新疆棉花主产区开展了融资租赁试点,有力促进了大型采棉机的推广,提升了新疆棉花机采率。实践中,各地正积极探索将融资(金融)租赁模式推广应用到中小型农机具采购和设施大棚建设中。












    5.“农业领域PPP”模式




    定义:“农业领域PPP”是指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




    优势:提升了政府投资效率、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




    成功案例:目前,农业领域PPP已经有了一定项目储备和实践探索。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中,共有140个农业项目,总投资961亿元,其中9个项目已经签约落地。










    以上十种金融支农模式都有成功的案例,如果您对某种模式感兴趣,可以咨询当地农业部门和金融机构。希望大家在了解这些模式后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模式,真正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问题。



    本文为村网通会员发布,不代表村网通立场。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400-636-1858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